
为便利广大研究生同学了解各类资讯网络配资,迅速get校园内外的消息,研会特别推出“助学信息港”专栏,帮助研究生同学们整理校园内外的各平台信息,精准了解校园内外一周的大事小情。快来看看本周信息吧!
校内通知速览
1.关于第26届江平民商法奖学金评选的通知
2.关于中国政法大学2026届毕业生11月专场网络招聘会的通知
3.关于2025年Taylor & Francis秋季网络课堂的通知
校外通知速览
1.关于2025年(第十届)湖北省知识产权征文的通知
2.关于“金陵杯”法学论文写作全国赛与《金陵法律评论》联合征文启事的通知
展开剩余95%3.关于首届“全国法律博士研究生主题征文交流会”的通知
4.关于中国公共政策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学科发展论坛的通知
校内通知
2025·NEWS
一、关于第26届江平民商法奖学金评选的通知
1.申请资格
(1)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的申请资格
①硕士研究生于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在公开出版物发表民商法学论文的可以申请。
②曾经获得过江平民商法奖学金(不含鼓励奖)的同学不可以申请。
其他参与学校学院学生的申请资格由各学校学院另行规定。
(2)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学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申请:
①普通方向法律硕士(非法学)学生的下列民商法课程中,其中有3门课程的成绩均在85分以上(含85分),或者有2门课程的成绩均在90分以上(含90分):民法学I(总论);民法学II(物权法);民法学III(债与合同);民法学IV(侵权法);亲属法与继承法;商法总论与公司法。
②涉外律师方向和国际仲裁方向法律硕士(非法学)学生的下列2门民商法课程,成绩均在85分以上(含85分),或者其中1门课程的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民法学》;《商法总论与公司法》。
③在公开出版物(含《研究生法学》《法大研究生》)上发表民商法学论文。
(3)注意事项曾经获得过江平民商法奖学金(不含鼓励奖)的同学(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不可申请。
2.申请材料及提交方式
(1)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申请者可在研究生报名材料公邮(jpjxj2025bm@163.com;密码:Jpjxj2025)中下载申请表电子版,按要求填写后于2025年【11月30日】晚24:00前将报名材料发送至江平民商法奖学金硕士研究生报名专用邮箱(jpjxj2025@163.com)。邮件名为“年级+姓名+江奖申请”。报名材料如下:
①申请表电子版,文件名“申请人-申请表”;
②论文电子版word文档版,文件名“申请人-论文word”;
③相关期刊的知网pdf版,知网未收录的提供pdf扫描件,文件名“申请人-论文pdf”发至报名专用邮箱。
(2)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非法学)学生的参评程序(两种程序任选其一)
①成绩符合要求
填写申请表电子版研究生报名材料公邮(邮箱:jpjxj2025bm@163.com;密码:Jpjxj2025)中下载,文件名“申请人-申请表”;
教务系统中导出的成绩单;
申请者需参加统一考试,考试时间和方式同本科生。
②在公开出版物发表民商法学论文
写申请表电子版研究生报名材料公邮(邮箱:jpjxj2025bm@163.com;密码:Jpjxj2025)中下载,文件名“申请人-申请表”;
论文电子版word文档版,文件名“申请人-论文word”;
相关期刊的知网pdf版,知网未收录的提供pdf扫描件,文件名“申请人-论文pdf”。
联系人:赵梓丞老师
时间:2025年11月16日24:00前
邮箱:falvxgb@126.com,材料均提交电子版,邮件名为“年级+姓名+江奖申请”
3.申请者参加统一考试
①本科生、以成绩申请的法律硕士(非法学)学生
第一轮笔试以客观题为主要题型,内容覆盖上述民商法全部课程,第一轮笔试时间为2025年11月23日(周日)8:30—12:00;第二轮文章写作;第三轮面试。
②硕士研究生
经论文匿名评审后参加答辩
考试确切时间和考场安排另行通知
注:中国政法大学共评选15名获奖者,其中论文评选的硕士研究生不超过2名。
四、联系方式
如有疑问,请咨询负责人:
二、关于中国政法大学2026届毕业生11月专场网络招聘会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部署,落实就业育人工作要求,有效助力我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现决定举办专场线上招聘活动。
1.线上求职
(1)方式一:扫码进场
扫码直达招聘大厅:
(2)方式二:点击进场
(3)方式三:PC端访问网址
Cupl.ApplyOffer.com
求职流程:
找岗位:按照职位类型,查找意向工作;
看反馈:点击“我的”,查询HR反馈进度。
2.企业招聘
(1)方式一:小程序入口
(2)方式二:PC端登录报名网址
Cupl.ApplyOffer.com
登录:点击右上方“我要招人”。
发布:填写单位信息,发布招聘职位。
选才:在线遴选简历,寻找满意人才。
信息来源:法大就业微信公众号
获取原文链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三、关于2025年Taylor & Francis秋季网络课堂的通知
Taylor & Francis Online作为Taylor & Francis的电子期刊平台,为研究人员提供超过2,600种覆盖人文社科、科学技术和医学的高质量同行评审期刊。Taylor & Francis Online平台在发现性、可读性和功能性不断提升。
1.课程介绍
(1)Taylor & Francis Online功能介绍
Taylor & Francis Online平台在发现性、可读性和功能性不断提升。本次着重介绍平台功能和近期变化,帮助用户更快熟悉使用。
(2)Taylor & Francis Online检索技巧
了解平台的功能、掌握检索技巧,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快更准确的找到所需的学术资源。
(3)T&F MEO期刊专辑介绍
Taylor & Francis医学药学期刊专辑组合(简称:T&F MEO) 包含:Taylor & Francis医学期刊专辑数据库 与 Taylor & Francis Expert Opinion专家见解专辑数据库,提供高品质医学、药学、生命科学期刊。本次着重介绍MEO期刊专辑包含的重点期刊及应用案例。
2.课程安排
(1)11月18日13:00 T&F Online功能介绍
(2)11月19日13:00 T&F Online检索技巧
(3)11月20日13:00 MEO期刊专辑介绍
信息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获取原文链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校外通知
2025·NEWS
一、关于2025年(第十届)湖北省知识产权征文的通知
为进一步发挥湖北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进程,湖北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湖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2025年年会暨“湖北高新技术发展与知识产权”学术研讨会拟于2025年12月13日在武汉召开。诚邀各界青年专家、学者就本次论坛涉及的主题不吝赐稿。具体事宜如下:
1.征文主题
湖北高新技术发展与知识产权
请作者围绕主题撰写论文,自拟题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1)新质生产力与知识产权法治保障
(2)商标法修订草案相关问题
(3)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导航机制的创新与突破
(4)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布局与风险防控
(5)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创新机制研究
(6)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创新
(7)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与制度创新相关问题
(8)新能源、新业态领域的知识产权问题
(9)数字经济背景下知识产权治理的挑战与应对
(10)国际知识产权协同合作的相关问题
2.征文要求
(1)投稿论文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主题鲜明,观点正确,符合学术规范;
(2)征文应为独撰且未发表的原创性文章;
(3)征文征稿分为学术组、实务组两组:学术组以学术论文为主
实务组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政策与法律解读、案例评析、专利商标代理文书、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等
投稿时请在封面注明“学术组”或者“实务组”。
(5)书写格式要求
①文稿标题为三号黑体加粗,段前段后间距各一行;
②作者姓名置于文章标题之下,小四楷体居中,并以“*”的脚注形式注明作者单位、作者基本信息;
③摘要、关键词为小四楷体,摘要字数不超过300字;
④一级标题为四号宋体加粗,段前段后间距各0.5行;二级标题为小四宋体加粗;三级标题为小四宋体;
⑤正文为小四宋体,1.25倍行距;
⑥文稿注释均采用脚注形式,注释完整且符合相关学术论文规范,脚注格式为小五宋体,每页以“①…”的样式单独编号。
(6)投稿注意事项
①投稿邮件主题为:2025年会征文+单位+姓名+论文题目,以“单位+姓名+论文题目”命名文档。
②邮件正文需注明:参赛文章题目、参赛者姓名、参赛者单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地址、通信地址及邮编。
3.征文评比范围
本次征文对象为知识产权相关研究人员、从业人员,评选对象为40周岁以下(198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青年学者、在读硕博研究生和本科生。
4.征文截稿日期
本次征文截稿日期2025年11月15日。
5.投稿方式
投稿仅提交word格式电子文本,投稿邮箱地址为:iplawhb@163.com
6.征文评奖
征文活动组委会将从参赛作品中评选出奖项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对积极响应征文工作的单位颁发组织奖。
7.活动组委会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信息来源:青苗法鸣微信公众号
获取原文链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二、关于“金陵杯”法学论文写作全国赛与《金陵法律评论》联合征文启事的通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把“加快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作为十五五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本届“金陵杯”法学论文写作全国赛聚焦“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此为主题面向全国征文。《金陵法律评论》同时推出涉外法治主题2026年春季专刊,期待全国法律学人为我国涉外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1.征文对象
35周岁以下的青年法律学人,包括但不限于青年学者、在读硕博研究生、法律实务工作者和本科生。
2.征文主题
征文主题为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
(2)推动全球治理与法治合作
(3)国家主权、安全、发展与涉外法治
(4)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5)加快推进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
(6)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7)涉外法治实施体系建设
(8)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9)涉外执法体系的逻辑与路径
(10)执法司法国际合作问题
(11)涉外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
(12)涉外司法审判体制机制改革
(13)涉外民商事争议法律适用制度研究
(14)国际商事法庭与“一带一路”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发展
3.征文要求
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政法系统工作人员,高校师生、律师和其他法律工作者均可参加。
4.征文要求
(1)参赛论文作品应紧密围绕写作主题,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重复率不高于20%,建议论文篇幅宜控制在2.5万字以下。征文格式、注释体例参照《法学引注手册》要求。
(2)学位论文、在各级公开出版物已公开发表或者获奖的文章均不属于联合征文评选范围。参赛者应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3)为便于匿名评审,请在论文首页注明作者信息(含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身份、联系电话和邮箱),正文部分请勿透露个人信息。
5.奖项评审
(1)论文提交
(投稿截止日期2026年1月31日)
参赛者应在2026年1月31日前,将符合学术论文格式规范的参赛作品(含中文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脚注和英文标题)word版及pdf版提交至联合征文指定邮箱:jlblwxz@163.com。邮件主题为“金陵杯征文-姓名-论文题目”。
(2)初评阶段
(2026年2月1日-3月15日)
大赛组委会和《金陵法律评论》编辑部将组成征文评审委员会,组织评审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匿名评审,根据评审专家的评分确定进入论文复评环节的作品数量。
(3)复评阶段
(2026年3月16日-4月30日)
2026年3月16日-4月30日大赛组委会组织评审专家对作品进行第二轮匿名评审,确定进入获奖作品名单。获奖论文作者需要提交学术论文查重报告(知网查重报告)。
(4)年度论坛
(2026年5月底-6月初)
举办“金陵杯”法学论文写作全国赛暨《金陵法律评论》年度论坛,举行颁奖典礼,邀请法学领域专家、学者与优秀论文作者进行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论文写作和发表的质量。
6.奖项设置
(1)比赛设置特等奖1名,奖金10000元/名;一等奖3名,奖金5000元/名;二等奖6名,奖金3000元/名;三等奖15名,奖金1000元/名。比赛严格控制参赛文章质量,宁缺毋滥。
(2)获奖者将获得由江苏省法学会等单位颁发的获奖证书。
(3)比赛结果公布后,特等奖和一等奖作品将直接录用并刊发于《金陵法律评论》期刊;二、三等奖获奖作品若投稿《金陵法律评论》,可以直接进入终审程序,经修改、终审达标后录用;未获奖作品若自行修改并投稿《金陵法律评论》,按普通一审程序审稿。
7.征文联系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联系人:郁老师
邮箱:jlblwxz@163.com
信息来源:青苗法鸣微信公众号
获取原文链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三、关于首届“全国法律博士研究生主题征文交流会”的通知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西南政法大学决定开展首届“全国法律博士研究生主题征文交流会”,现面向全国法律博士研究生进行征文。
1.征稿对象
全国法律博士研究生
2.主题和分论题
主题:中国式现代化法治理论与实践
分论题一: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具体论题:
(1)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
(2)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法治保障;
(3)人工智能发展的法律规制与治理;
(4)自动驾驶的风险与法律规制;
(5)数字经济背景下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6)虚拟财产的法律规制研究;
(7)网络安全法律问题研究;
(8)生物科技领域法治理论与实践;
(9)商业航天领域的法律与治理;
(10)低空经济领域法律问题研究;
(11)经济社会低碳化高质量发展的法治路径;
(12)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的法治保障;
(13)智慧司法与数字监察的机制构建。
分论题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具体论题:
(1)亲清政商关系构建的法治边界与制度保障研究;
(2)《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效果评估机制、配套政策措施研究;
(3)涉民营企业执法规范问题和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研究;
(4)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的司法服务体系创新;
(5)商事调解市场化路径研究;
(6)民营企业现代治理结构完善的法治路径与实践探索;
(7)健全破产制度机制研究;
(8)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9)民营企业家权益的法治保障体系构建。
分论题三:社会治理法治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具体论题:
(1)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2)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3)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
(4)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5)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6)深化律师、公证、调解、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
(7)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
(8)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9)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10)社会治理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11)完善专门矫治教育体系;
(12)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
(13)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14)特殊人群教育管理;
(15)数智时代社会治理法治现代化。
分论题四:涉外法治和全球治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具体论题:
(1)海外利益保护;
(2)跨境民商事审判;
(3)跨境违法犯罪惩处;
(4)跨境跨区域法律规则衔接;
(5)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6)深化执法司法国际合作;
(7)企业出海投资法律风险;
(8)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9)人权法治理论与中国实践;
(10)涉外法治宣传教育研究;
(11)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12)新兴贸易壁垒下涉外法治应对研究;
(13)企业进出口贸易管制问题。
3.征文要求
(1)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聚焦法治实践问题,面向法治实务部门、法律服务机构和区域发展需求,着力解决全面依法治国中的疑难问题,提出创新且可行的解决方案。
(2)成果坚持原创。成果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学术论文、案例分析报告、调研报告。篇幅适当,总字数不低于8000字。建议包含中文摘要与3-5个关键词。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注释格式参照《中国法学》。
(3)提交成果时请在邮件正文中写明作者姓名、所属学校、详细联系方式(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同时提交Word和PDF两种格式的附件,内容必须一致。邮件名、Word文件名、PDF文件名均为:作者单位+作者姓名+论文标题。
4.奖励与成果运用
(1)奖项激励机制
为充分调动全国法律博士研究生参与论坛的积极性,设立“全国法律博士研究生优秀征文成果奖”等奖项,表彰优秀成果作者,并授予荣誉证书。
(2)交流会成果运用
获奖作者将受邀参加暂定于12月中旬举办的交流会(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并在论坛上进行成果汇报与交流。主办单位负责成果的整理并集结成册供与会者交流,该成果汇编册仅为会议资料,不是正式出版物,不影响作者后续投稿。优秀成果将根据作者意愿,报送实务部门,以提升论坛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5.投稿截止时间及方式
信息来源:青苗法鸣微信公众号
获取原文链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四、关于中国公共政策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学科发展论坛的通知
为推进公共政策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促进理论创新与政策实践深度耦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定于2025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办“公共政策系成立仪式暨中国公共政策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学科发展论坛”。论坛面向海内外公开征文,热忱欢迎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青年人才与博士研究生投稿参会,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公共政策研究的理论建构、方法创新与改革路径。
1.会议议题与征文主题
会议议题:
会议将聚焦三大主旨议题,并以此统摄全部学术交流单元:其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公共政策方法前沿与理论自觉,强调从中国制度逻辑出发,提炼可迁移的中层理论并推进自主知识体系的概念生成、范畴建构与机制创新;其二,数智治理与政策创新:从政策工具到治理能力现代化,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与算法对政策工具、组织流程的重塑及其治理边界;其三,全球比较与中国方法:从公共政策叙事到公共政策命题,倡导以比较视野将中国经验转化为具有普遍解释力的命题,形成可与国际对话的理论表达与规范成果。
围绕上述议题,征文主题设置如下:
(1)公共政策过程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2)公共财政建设与公共政策绩效
(3)公共政策研究方法与课程体系建设
(4)城市治理与公共政策
(5)数智治理与应急政策
(6)人才治理现代化与政策创新
(7)公共政策青年学者专场
(8)公共政策博士生专场
(9)系友公共政策对话
2.投稿要求
3.时间安排
征文截止时间为2025年11月27日;录用结果将于2025年11月30日通过邮件通知作者;入选论文发言PPT请于2025年12月8日提交;会议于2025年12月1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关村校区举办。会议不收取注册费用,为参会嘉宾提供餐饮,参会嘉宾交通与住宿自理。
论坛鼓励原创性与前沿性研究,优秀论文将优先推荐进入《公共管理和政策评论》审稿通道。
4.投稿与联系信息
刘奎虎博士,liukuihu@ruc.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信息来源:学术会议咨询微信公众号网络配资
发布于:北京市垒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